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C
  

 简化字:草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ㄘㄠˇ
  拼音: cǎo




1.母馬。《玉篇.馬部》:「騲,牝馬也。」

2.雌性牲畜的通稱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馬部》:「騲,牝畜之通稱。」如:「騲驢」、「騲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ㄘㄠˇ
  拼音: cǎo

參見「懆懆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ㄘㄠˋ
  拼音: cào




俗稱發生性關係。《程乙本紅樓夢》第一二回:「只見炕上那人笑道:『瑞大叔要肏我呢!』」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ㄘㄜˋ
  拼音: cè

參見「畟畟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测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ㄘㄜˋ
  拼音: cè




1.量度。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:「以土圭之法測土深,正景以求地中。」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高不可際,深不可測。」

2.推想、揣度。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君之使我,非歡也。抑欲測吾心也。」《漢書.卷四五.蒯通傳》:「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。」




深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弓人》:「漆欲測,絲欲沉。」《文選.江淹.雜體詩.顏特進》:「測恩躋踰逸,沿牒懵浮賤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恻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ㄘㄜˋ
  拼音: cè




悲痛。《說文解字.心部》:「惻,痛也。」《易經.井卦.九三》:「井渫不食,為我心惻,可用汲王明,並受其福。」《舊唐書.卷一六〇.柳宗元傳》:「為騷文十數篇,覽之者為之悽惻。」



參見「惻惻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ㄘㄜˋ
  拼音: cè




1.馬鞭。《左傳.文公十三年》:「乃行繞朝贈之以策。」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及至始皇,奮六世之餘烈,振長策而御宇內。」

2.枴扙。《淮南子.墬形》:「夸父棄其策,是為鄧林。」《文選.孫綽.遊天台山賦》:「被毛褐之森森,振金策之鈴鈴。」

3.蓍草稱為「策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八.褚少孫補.龜策傳》:「夫摓策定數,灼龜觀兆,變化無窮。」宋.王安石〈禮樂論〉:「是故天之高也,日月星辰陰陽之氣,可端策而數也。」

4.計謀。如:「獻策」、「束手無策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臣出必故之楚,以順王與儀之策,而明臣之楚與不也。」

5.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。通「冊」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吾於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」《儀禮.聘禮》:「百名以上書於策,不及百名書於方。」

6.文體名。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。漢.武帝〈詔賢良〉:「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,受策察問,咸以書對。」

7.永字八法之一,為斜書向上之一筆。

8.姓。如明代有策敏。




1.鞭打、驅使。如:「策馬前進」。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郤騏驥而不乘兮,策駑駘而取路。」北周.庾信〈哀江南賦〉:「乘白馬而不前,策青騾而轉礙。」

2.督促、勉勵。南朝齊.蕭子良〈與孔中丞稚珪書〉:「孜孜策勵,良在於斯。」《宋史.卷四三四.葉適傳》:「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?」

3.扶、拄。《文選.陶淵明.歸去來辭》:「策扶老以流憩,時矯首而遐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ㄘㄜˋ
  拼音: cè

同「策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ㄘㄜˋ
  拼音: cè




用杈刺取泥中魚鱉。《集韻.入聲.陌韻》:「簎,杈刺取魚鱉也。」《周禮.天官.鱉人》:「鱉人掌取互物,以時簎魚鱉龜蜃凡貍物。」



捕魚器。《廣韻.入聲.覺韻》:「簎,取魚箔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ㄘㄣ
  拼音: cēn




嵾嵯:不整齊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深林巨木,嶄巖嵾嵯。」《楚辭.劉向.九歎.遠逝》:「阜隘狹而幽險兮,石嵾嵯以翳日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ㄘㄣˊ
  拼音: cén




1.山高而小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山部》:「岑,山小而高。」

2.高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方寸之木,可使高於岑樓。」




1.高而小的山。《文選.馬融.長笛賦》:「託九成之孤岑兮,臨萬仞之石磎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詩》:「明登天姥岑,高高入雲霓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岑彭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ㄘㄣˊ
  拼音: cén




1.水多的樣子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宮池涔則溢,旱則涸。」

2.流不停的樣子。《文選.江淹.雜體詩.謝法曹》:「芳塵未歇席,涔淚猶在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ㄥˊ
  拼音: céng




1.國名。夏禹之後封於此,春秋時為莒所滅。其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嶧縣境。

2.地名。春秋時鄭地,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睢縣境。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ㄥˊ
  拼音: céng

參見「嶒稜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层
  部首:尸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ㄥˊ
  拼音: céng




1.數重相疊的房屋。《說文解字.尸部》:「層,重屋也。」南朝梁.劉孝綽〈栖隱寺碑〉:「珠殿連雲,金層輝景。」

2.級、等次。如:「階層」、「經理層」、「上層社會」。

3.量詞。計算重疊、累積物的單位。如:「五層樓房」、「兩層玻璃」、「三層蛋糕」。




重疊的。如:「層巒疊嶂」。《楚辭.宋玉.招魂》:「層臺累榭,臨高山些。」



重覆、不斷。如:「層出不窮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ㄘㄥˋ
  拼音: cèng




1.擦。如:「在鐵門邊蹭了一身汙油漆。」

2.踱。《紅樓夢》第二三回:「寶玉只得前去,一步挪不了三寸,蹭到這邊來。」




參見「蹭蹬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仔細考核、調查。如:「審察」、「考察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國人皆曰賢,然後察之。」《新唐書.卷四八.百官志三》:「監察御史十五人,正八品下,掌分察百寮。」

2.仔細觀看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仰以觀於天文,俯以察於地理。」《文選.曹植.洛神賦》:「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」

3.明辨、了解。如:「覺察」、「明察秋毫」。漢.陸賈《新語.道基》:「嘗百草之實,察酸苦之味。」

4.考察後而保舉。如:「察舉」。《文選.李密.陳情表》:「前太守臣逵,察臣孝廉。」

5.姓。如春秋時吳國有察戰。




清晰、明顯。《墨子.脩身》:「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」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六.談叢》:「石稱丈量,徑而寡失;簡絲數米,煩而不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木筏。同「桴」。如:「浮槎」。唐.孟浩然〈歲暮海上作〉詩:「為問乘槎人,滄洲復誰在。」

2.樹枝。唐.盧照鄰〈行路難〉:「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,枯木橫槎臥古田。」




砍、削。《後漢書.卷六〇上.馬融傳》:「冒𣝓柘,槎棘枳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锸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縫衣用的長針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郭衣鍼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郭衣皆謂恢廓張衣於版,以鍼密韱其週使伸直,今之治裘者,正如此是曰郭衣,其鍼曰鍤。」

2.即鍬。挖土的工具。如:「利鍤」。漢.劉熙《釋名.釋用器》:「鍤,插也。插地起土也。」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上》:「父子兄弟負籠荷鍤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ㄔㄚˇ
  拼音: chǎ




1.踩、踏。《西遊記》第九八回:「維河架海還容易,獨木單梁人怎蹅?」

2.北平方言。指參與、加入。如:「這事你不要蹅在裡頭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镲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ㄔㄚˇ
  拼音: chǎ




樂器名。一種打擊樂器,似鈸,但較小。以銅製成,圓形,由兩片相互敲擊發聲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ㄔㄚˋ
  拼音: chà




河道的支流。《集韻.去聲.禡韻》:「汊,水歧流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一九回:「這湖泊裡港汊又多,路徑甚雜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姹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ㄔㄚˋ
  拼音: chà




少女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奼,少女也。」



豔麗的。如:「奼紫嫣紅」。唐.韓愈〈縣齋有懷〉詩:「閒愛老農愚,歸弄小女奼。」



誇讚。通「吒」、「詫」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子虛賦》:「畋罷,子虛過奼烏有先生,亡是公存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ㄔㄚˋ
  拼音: chà




參見「侘傺」條。



誇耀。通「詫」。《史記.卷一〇八.韓長孺傳》:「即欲以侘鄙縣,驅馳國中,以夸諸侯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诧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ㄚˋ
  拼音: chà




1.誇耀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子虛過詫烏有先生。」裴駰集解引郭璞曰:「詫,誇也。」

2.驚訝。如:「詫異」。宋.楊萬里〈過烏沙望大唐石峰〉詩:「山神自賀應自詫,古來此地無車馬。」

3.欺騙。《晉書.卷三七.宗室傳.譙剛王遜傳》:「甘言詫方伯,襲之以輕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小土丘。唐.王維〈北垞〉詩:「北垞湖水北,雜樹映朱闌。」宋.楊萬里〈過花橋〉詩:「北垞通南埭,前花映後花。」

2.國名。古嵩國,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江蘇省銅山縣北,城西南有嵩侯廟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碎屑、物體破裂成小碎塊。如:「冰碴」、「玻璃碴」。

2.器物上的破口。如:「碴口」、「斷碴兒」、「杯子上有個新碴。」

3.嫌隙、芥蒂,指引起爭執的原由。如:「你怎麼故意找碴。」

4.剃後殘餘或復生的短毛髮。如:「絡腮鬍子碴」。




皮肉被碎片劃破或割傷。如:「被碎玻璃碴了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植物名。山茶科茶屬,「茶樹」之古稱。參見「茶樹」條。

2.用茶葉沏成或煮成的飲料。如:「飲茶」、「品茶」。《京本通俗小說.馮玉梅團圓》:「婦人口渴,徐信引到一個茶肆中喫茶。」

3.泛稱某種飲料。如:「苦茶」、「冬瓜茶」、「杏仁茶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臼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ㄔㄚ
  拼音: chā




挖土用的鐵鍬。同「鍤」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禹之王天下也,身執耒臿以為民先。」



參雜、穿插。同「插」。《漢書.卷五七.司馬相如傳上》:「赤瑕駁犖,雜臿其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ㄔㄚ
  拼音: chā




1.刺入、扎入。如:「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。」

2.栽種。宋.陸游〈時雨〉詩:「時雨及芒種,四野皆插秧。」

3.放進、擺入。如:「插花」、「筆插入筆筒」。

4.參入其間。宋.陳造〈再次韻答許節推〉詩:「宦途要處難插手,詩社叢中常引頭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舟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ㄔㄚ
  拼音: chā




小船。唐.皮日休〈太湖詩.銷夏灣〉:「小艖或可汎,短策或可支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六五回:「玉壓橋邊酒旆,銀鋪渡口魚艖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ㄚ
  拼音: chā




語氣詞,無義。多置於句末。宋.辛棄疾〈南卿子.好個主人家〉詞:「好個主人家,不問因由便去嗏!」《董西廂》卷一:「被你風魔了人也嗏!風魔了人也嗏!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钗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ㄔㄞ
  拼音: chāi




舊時婦女頭上所戴的首飾。形似叉,以金玉製成。如:「金釵」、「玉釵」。《文選.曹植.美女篇》:「頭上金爵釵,腰佩翠琅玕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ㄔㄞˊ
  拼音: chái




燃燒木柴以祭天神。《說文解字.示部》:「祡,燒柴燎以祭天神。」《史記.卷一.五帝本紀》:「東巡狩,至於岱宗,祡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ㄞˊ
  拼音: chái

參見「啀喍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豸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ㄔㄞˊ
  拼音: chái




動物名。哺乳綱食肉目犬科。亞洲野生食肉性動物,狀如犬而身瘦,口大耳小,毛色淺黃,性凶殘。為群體活動生物,常結群捕食各種獸類。


  

 简化字:侪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ㄔㄞˊ
  拼音: chái




同輩、同類的人。如:「吾儕」、「同儕」。



1.齊同、相當。《三國志.卷二.魏書.文帝紀》「皆以終制從事」句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「德儕先皇,功侔太古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八回:「生儕蘭蕙,死轄芙蓉。」

2.使男女成為配偶。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儕男女,使莫違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ㄔㄞˇ
  拼音: chǎi




一種香草。《玉篇.艸部》:「茝,香草也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雜申椒與菌桂兮,豈維紉夫蕙茝?」漢.王逸.注:「蕙、茝皆香草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虿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ㄔㄞˋ
  拼音: chài




1.動物名。一種毒蟲。形狀似蠍而尾部較長。《三國志.卷二九.魏書.方技傳.華佗傳》:「彭城夫人夜之廁,蠆螫其手,呻呼無賴。」

2.參見「蠆芥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镵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7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ㄔㄢˊ
  拼音: chán




1.古代一種掘土或挖藥草的鐵器。《抱朴子.外篇.逸民》:「何假乎良史,何煩乎鑱鼎哉?」

2.針、錐等銳利的鐵器。《宋書.卷七四.臧質傳》:「乃作鐵床,於其上施鐵鑱。」




刺、戳。《淮南子.泰族》:「夫刻肌膚,鑱皮革,被創流血,至難也,然越為之以求榮也。」《南齊書.卷五八.東南夷傳》:「蔓少子長襲殺旃,以刃鑱旃腹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1597 页数: 2/540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